<
y6h1小说网 > > 大景巡夜人 > 第52章
    即便是最偏僻村子的愚夫愚妇,也一定听过靖宁卫的大名。

    什么朝中绝世大好官被靖宁卫构陷,九族全灭啦,什么村口漂亮姑娘去城里卖饼,被靖宁卫大官看上强抢之类。

    上到构陷忠良,下到买包子不给钱,总之没听靖宁卫干过好事。

    这身鱼服出现,几乎就代表着祸事临头。

    赵鲤三人来到门前时,看见的就是院中全员目瞪口呆的场景。

    “老何,我家里火上还烧着水呢,我、我先走了。”

    “啊对对对,我家也是。”

    众人缩着脖子纷纷往外走。

    只是路过赵鲤他们时,都会不由自主抖一下。

    搞得赵鲤都怀疑,这个村子难道流行什么奇怪的打招呼方式不成?

    村民走光后,院子里只剩翠香的爹娘。

    “爹,娘,这是阿鲤小姐,是来帮我们家寻阿弟的!”

    翠香没有把握赵鲤真会来管这事,担心他爹娘有了希望又失望,熬坏身子,却不知她爹的心脏都差点跳停。

    只有翠香的娘,没有思考太多,直接跪下来磕了两个头。

    对她来说,不管什么牛鬼蛇神,能帮她找到孩子,要她去死都成。

    赵鲤将她扶起来:“时间紧急,不必客套了,我问问题,婶子,你一定要想清楚再答,不要错漏。”

    “虎头是什么时候丢的?怎么丢的?”

    翠香娘亲抹了一把眼泪:“虎头三天前走丢的。他年纪小跟着村里的大孩子们到处玩,可是那天下午到了吃饭时间还没回来。”

    她抽噎了一声,继续答道:“我们四处去找,却找不到,村里有人说,看见虎头拿着拨浪鼓,吃着窝丝糖跟着一个老太婆走了。”

    说到此处,她再也按捺不住放声大哭起来:“是我没看好虎头,是我的错啊。”

    在她的哭泣声中,赵鲤皱紧眉头:“还有其他家也丢了孩子?”

    “回官爷的话,是、是的!”

    似乎是看赵鲤面善,又听翠香小声解释赵鲤的身份,翠香爹鼓起勇气答道:“那天村里丢了四个孩子。”

    “全是一天丢的?”一直旁听得郑连惊讶问道,来时他们看过这个村子。

    不算是什么大的村落,村里的孩子才几个啊?一下子一天就拐走四个?

    而且还是同一天?

    郑连想到的问题,赵鲤和鲁建兴也想到了。

    鲁建兴经验丰富,立刻想到了什么,上前抱拳道:“赵百户,是否让属下去周边村子查访?”

    “快去!”赵鲤心里生出不好的预感,这样短期内大规模孩童被拐骗,只怕不会是什么好事。

    尤其灵气复苏背景下,如果有人存心搞事,足以生出大乱。

    “是。”鲁建兴抱拳转身,走了两步突然停住,回头道:“可要通知卢爷多带些弟兄来?”

    “通知。”赵鲤言简意赅道。

    赵鲤行事,稳字当先,既然有组织,单打独斗大可不必。

    鲁建兴走后,赵鲤叫翠香的爹去通知其他孩子失踪的家庭,很快翠香家的小院便立了一堆战战兢兢的人。

    赵鲤坐在院中的竹椅上,郑连手中拿着随身携带的无常簿记录。

    一一问询的结果,十分不好,这些人家的孩子全是同一天下午丢失,有男孩有女孩。

    赵鲤皱眉听着村民的叙述,却感觉有些不对,右手双指按住眉心,打开心眼再次仔细看去。

    身上有着灰色烟气的村民大多聚集在了这处院子,唯独远处还有一束灰烟孤立在外。

    “那边的人家,是不是也有孩童被拐?”赵鲤伸手指去,“为何不过来?”

    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去,众人想了许久,一时没想起来,那个方向哪家丢了孩子。

    众人面面相觑,过了一会才有个声音怯怯道:“莫不是陈家?”

    说话那又道:“可是陈家媳妇不是走丢,是自己跑的啊。”

    第42章 卖婆帮闲

    原来赵鲤指示的方向,住着一户姓陈的人家。

    一个多月前,陈家二郎的妻子大着肚子失踪了。

    村里有人看见说,她跟着一个年轻男人走了。

    听村民七嘴八舌地说完,赵鲤忽地挑了挑眉毛。

    又是村里人看见的。

    “到底是谁,亲眼看见孩童被拐走,又是谁亲眼看见陈家媳妇跟人走的?”赵鲤问道。

    闻言,村民左右看看,想了想,有人道:“好像全是听村里油婆子说的。”

    “谁是油婆子出来答话!”

    “油婆子染了风寒,怕过了病气,在家养病呢。”

    赵鲤心说,有意思了,目击失踪案的人全是同一个人,这人还病得恰到好处。

    “去把她找来。”赵鲤顿了一下,转头看向郑连,“郑连,你跟着去一趟。”

    说完赵鲤给他递了个眼色。

    先将人带来,如果反抗就出手。

    郑连意会,合拢了手上无常簿,在一个村民的带领下,去了油婆子家。

    油婆子家就在村子中心,不一会就到。

    “官爷,前面就是油婆子家。”带路的村民抖手指了一下。

    郑连大步走近,就感觉到一道视线,回望过去只看见一扇半开的窗户。

    “油婆子,油婆子。”两人推开篱笆门走进院里,走到正屋门前,带路的村民一边拍门一边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