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6h1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北宋穿越指南 > 0199【激将借势】
    翌日,朱铭带着家眷随从,前往东郊的黄庭观上香。

    顺便,去拜访鄄城张氏。

    太守车驾缓缓东行,城中百姓好奇围观。

    濮州城始建于隋唐,只不时修缮,一直没扩建过,规模并不很大。州衙、县衙、校场、州学等官方建筑,就占了全城六分之一的面积。

    更多百姓,附郭居住在城外。

    宋代城市实行厢坊制,即把全城分为若干片区(厢),再细分为若干街区(坊)。

    宋代的坊,跟唐代不一样,隔离建筑全拆了,只剩各个街区的坊额。坊额上写着“某某坊”,用以确定街区信息,后来逐渐演化为牌坊。

    朱铭望着街道两边的百姓,蓦地想起那繁华东京。

    这里自然跟东京不能比,但南宋初年同样凄惨,濮州直接被屠城了,城内百姓遭杀戮一空。

    当时,小小的濮州城,只有一千多西军残部,却力扛金军两路主力三十三天。

    守将姚端,率领五百西军出城夜袭,直冲完颜宗翰的中军大帐。

    完颜宗翰穿着一件单衣,光脚在深秋之夜惊恐逃命。收拢大军之后,这鸟人怒火中烧,下令全力攻打濮州,并扬言要屠城泄愤。

    知州杨粹中,带领全城百姓坚守。城破,巷战,退守钟楼,杨粹中被俘殉国。

    姚端率残兵突围成功,后来阵亡于柘皋之战。

    朱铭看着濮州城内,那一张张鲜活的面孔,对是否靖康之后再造反,产生了非常矛盾的心理。

    这种想法,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在东京时有过好几次。

    靖康之后造反,将会非常顺利,起事难度大大降低。

    但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河南等地百姓,却将陷入地狱之中,整个北方的经济民生遭受极大破坏。

    迷思之间,朱铭已经骑马出城。

    继续前行两里,负责引路的文吏说:“太守,前面便是黄庭观。”

    朱铭却不去黄庭观:“我听说,鄄城张氏便在这附近。”

    文吏回答:“张家祖宅,还有两里地。”

    “你来引路,先去张家。”朱铭微笑道。

    文吏一怔,随即大喊:“去张庄!”

    “当当当当当当!”

    铜锣连续敲响六下,皂吏举着牌子引路。

    文吏又说:“太守,拜访张氏,须得提前派人通知,也好让张家人有个准备。”

    朱铭点头:“可以。”

    一个皂吏骑马去报信,众人抵达张氏祖宅时,张家已聚集数十人迎接。

    张祖纯拄着拐杖站在前方,见到太守下马,立即上前见礼:“鄄城张祖纯,携张氏族人拜见太守!”

    “老丈不必拘礼,”朱铭将其扶起,拍拍腰间宝剑,“我来濮州已近十日,却未曾拜访乖崖先生后人,已经是非常失礼了。我仰慕乖崖先生已久,甚至苦练剑术,早就想来鄄城造访。”

    老祖宗被人崇拜,张祖纯非常高兴,连忙说:“太守请到宅中宴饮。”

    鄄城张氏,乃宋初名臣张咏的后代。

    张咏此人,文武双全,文能开创学术新风,武能平定蜀地叛乱。可饮酒三斗而不醉,剑术更是当世无双,跟陈抟、寇准都是好朋友,而且还是“交子之父”。

    十九岁之前,张咏只是个游侠,仗剑来往于山东河北。突然就想读书了,辞家求学十七年,终于金榜题名。

    朱铭被引入宅中,饭菜刚开始做,先饮茶吃些零食。

    张祖纯开始介绍族人,特别引荐几个少年,又说:“后人愧对祖先,已四十年未出进士。张家今有一良才,唤作张禄,可惜不在家乡,去了东京太学读书。”

    朱铭笑道:“我却做了一年太学正,张禄读的是哪舍?”

    张祖纯说:“太学内舍上等。”

    朱铭说道:“错过了,我管的是外舍生。”

    “不曾做太守的学生,实在遗憾,”张祖纯打蛇上棍,“等他过年回乡,定要去拜会太守,向太守请教学问。”

    “自来州衙寻我便是,”朱铭趁机说道,“张氏子当中,可否推出一人,临时做我的亲随?”

    张祖纯说:“能够追随太守,这是难得的福分。张镗,你过来!”

    张镗二十多岁,聪慧过人,习得弓马,精于剑术,喜欢喝酒,活脱脱就是少年版张咏。可惜在读书这件事上,跟老祖宗差得太远,连考两次州试都不中举。

    这辈子估计别想中进士了,干脆跟随朱铭去历练。

    “镗拜见太守!”张镗恭敬作揖。

    朱铭打量此人,颔首赞许:“仪表堂堂,孔武有力,一看就文武双全。”

    出仕做官就是这么方便,能够轻松招揽人才。

    当然,朱铭挑一个张氏子做亲随,真正目的还是为了方便做事。

    张祖纯吩咐说:“且为太守舞剑助兴。”

    “献丑了!”张镗抱拳。

    此人有两把剑,一把是双手长剑,一把是单手短剑。

    一米八的山东大汉,拔剑出鞘,劈战削刺,挥斥八极。

    “好剑法!”李宝拍手赞道。

    朱铭说:“一人舞剑难彰其力,你去与他过手。”

    李宝提枪跳出:“俺来了!”

    两人立即单挑起来,一枪一剑,斗得难分伯仲。

    李宝的枪术学自军中,不只是他,很多山东良民和强盗,一身武艺都是军队传出来的。

    张镗的剑法却是祖传,传说出自陈抟老祖。这个不知真假,但张咏在做豪侠的时候,确实已经跟随陈抟学习道术。

    “且罢,莫要伤了和气。”

    二人打斗一阵,朱铭适时叫停,让他们回来喝茶。

    李宝羞臊得很,他使用长枪做兵器,应该能很快击败张镗才对,打了半天居然是旗鼓相当。

    朱铭问道:“可否参观张家藏书楼?”

    张祖纯说:“太守请。”

    张咏当年没有留下产业,做豪侠时“破产以奉宾客”,整天招待江湖好汉都吃穷了。当官多年积攒的钱财,全都用来买书买酒,只给后人留下书籍万卷。

    就连这处祖宅,都是其长子所建——四个儿子皆做官。

    如今的张家一分为三,一家住在东京,早已经破落。一家在福建,很少跟主宗联系。一家便在鄄城,完全成了地主,几十年没出过进士,沦落为普通的地方大族。

    朱铭在藏书楼里逛游,发现个有趣现象,张家居然收藏了数百部道经。

    另外,还有兵法和武术书籍。

    朱铭抽出一本锏谱,开篇就八个字:锏无单用,法重双行。

    仔细阅读总纲,朱铭发现自己练错了,双锏才是马战的完全版本。若只使用一把锏,很多招式都用不出来,无法发挥铁锏的真正威力。

    “此书可否借阅?”朱铭问道。

    张祖纯说:“太守尽管取之。”

    朱铭一边翻阅武功秘籍,一边随口说道:“听闻张家有几十亩地,被黄庭观给占了?”

    提起这事张祖纯就恼火,愤然道:“那帮道士全不讲理,仗着王老志的气焰,竟把许多盗贼也收入道观。那些盗贼穿上道衣,便强占黄庭观周边土地,不从者往往被殴打,甚至有农户消失不见。”

    “张氏人多势众,就不敢反抗吗?”朱铭问道。

    张祖纯说:“被道士强占的几十亩地,挨着黄庭观不远,并非主宗所有。而且,也不是上田,占了也就占了吧,惹上那群道士便没个安生。他们有王老志撑腰,还养着许多盗贼,闹起来很难收场。”

    朱铭把武功秘籍递给白胜,笑道:“我帮张家收回土地如何?”

    张祖纯低声说:“道士嚣张跋扈,除恶务尽!但黄庭观奉皇命而扩建,除不干净的,后患无穷啊。”

    朱铭说道:“官家只是让扩建黄庭观,却没让道士勾结盗贼,也没允许道士强占良民土地。我身为本地太守,自当剪除盗贼。只是州县的皂吏弓手不听话,厢军又无权调动,须得请张家借些保甲壮丁。”

    张祖纯犹豫不定,一时间拿不准主意。

    被霸占的几十亩田地,只是张氏分支所有,并非张氏主宗的产业。而且数量也不多,何必招惹道士和强盗呢?

    万一处理不干净,既可能得罪王老志,又可能引来盗贼的报复。

    朱铭现在要对黄庭观下手,张祖纯心里是支持的,但让张家出人就不好了。

    朱铭看着满楼的藏书,感慨道:“遥想乖崖先生,当年仗剑纵横河北山东(宋代已有山东概念),破产而招待豪杰,一怒便拔剑杀人。而今虽有偌大产业,张家后人却连几个盗贼都不敢反抗。祖宗血性何存焉?”

    张祖纯听得羞愧难当,但屁股决定脑袋,他得为整个家族考虑,真不敢得罪穿上道衣的盗贼。

    “算了,”朱铭说道,“我去乖崖先生墓前祭奠一番,便回州衙饮酒吧。张家被霸占土地都不急,我这做知州的又急个什么?张氏竟无一个男儿耶。”

    张镗已经胀红了脸,年轻人总是气盛,怎愿承认自己没卵子?他握剑怒吼道:“张家自有好男儿在此!太守不必相激,俺今晚便单枪匹马杀过去,定将那些贼道杀得屁滚尿流!”

    朱铭满意点头:“原来张家还剩一个男儿汉,我会写信告之东京好友的。就说张乖崖血脉,传承至今,血性尚存。可惜,存得不多,备受乡间盗贼欺凌。呜呼哀哉,何其可悲。”

    张祖纯还是要脸的,至少不能丢祖宗的脸,当即拱手说:“太守请稍等,老朽不能独自做主,须召集各房各支商议此事。”

    张家越是软弱,朱铭就越放心。

    盗贼都能欺辱的地方大族,属于非常完美的突破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