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6h1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宋泼皮 > 0103广积粮,缓称王
    大宋泼皮正文卷0103【广积粮,缓称王】日头猛烈。

    朱吉骑着马行走在官道上,身后是长长的车队。

    一辆辆牛车上满载煤炭。

    前阵子,因为帮韩桢采购煤炭,去了趟寿光县,反倒侥幸躲过一劫。

    此刻的朱吉还不明白发生了何事,随着临近县城,他终于察觉出一丝端倪了。

    县城旁的小东河畔,一副热火朝天的景象。

    看样子是要挖开河堤,灌溉荒地。

    等来到城门口,守城的差役也变了,换成了生面孔。

    且一个个身穿竹甲,腰佩长刀,手持长枪。

    抬起头,城楼之上影影绰绰,隐约能看到一队巡逻的士兵。

    见到有商队,胡忠警惕的打量一眼。

    他认出了朱吉,毕竟前阵子朱吉跑了好几趟小王村。

    但胡忠还是伸手拦下。

    “凭由!”

    朱吉倒是没摆架子,笑了笑后,吩咐家仆奉上凭由。

    胡忠不识几个字,可凭由是县衙开具,上面有独特的画押和印章字封。

    只需看这些东西,便可知晓凭由真假。

    否则整个北宋那么多郡县,难不成每个城门口值差的士卒差役都识字不成?

    至于造假凭由……基本上没有。

    其一,官府印章是由专门的匠人雕刻,而这类匠人世代都为朝廷服务,寻常人根本接触不到。

    其次,没有路引被抓了,了不起被当作流寇抓起来几年牢,运气好遇到官家大赦天下,很快就能放出来。

    但如果伪造路引和官府印章,可是杀头的大罪。

    造假难度高,外加处罚严厉,导致极少有人愿意这么干。

    而有权有势的人,又根本不需要造假,比如朱吉,有常知县照拂,路引还不是随便开?

    检查过凭由后,胡忠摆摆手,示意他们可以进去了。

    骑着马进了县城,朱吉可以明显感受到,县城内的气氛有些不对劲。

    怀着忐忑的心情一路来到县衙,只见右侧的薄厅热闹非凡,不时有书吏和税吏进出,脚步匆匆。

    大堂内,常知县正端坐在大堂内埋头写字。

    “哦,是元辰回来了。”

    听到脚步声,常知县抬头看了一眼,又低下头继续书写。

    朱吉耐着性子,一直等到常知县放下笔后,这才开口问道:“大哥,县城可是出事了?”

    常知县端起茶盏抿了一口,轻描淡写地答道:“前夜农民造反,杀进了县城。”

    “啊?”

    朱吉一惊。

    忽地,他发现自家姐夫也有了些变化。

    原本那张世故圆滑的脸颊上,此刻竟有些意气风发。

    恍惚间,他不由回忆起当初姐夫高中进士时,指点江山,激昂文字的英姿。

    见他愣愣地盯着自己,常知县询问道:“元辰为何如此看吾?”

    回过神,朱吉不由笑道:“只是感觉大哥有些不同了。”

    “有么?”

    常知县一愣。

    朱吉打趣道:“倒是有几分当年高中时的风采。”

    闻言,常知县神色复杂。

    不得不承认,这两日他过得极为畅快,曾经只能压在心底的想法,如今终于可以实现。

    没了掣肘,整个临淄县任凭他大刀阔斧的改造。

    兴修水利,整治胥吏,轻徭薄赋……每一件都是他曾经想干,又不敢干的事儿。

    朱吉似是想到了什么,惊喜道:“对了,大哥平叛反贼,应当是大功一件。加上先前剿匪的功劳,怎么也该升官儿了罢。”

    升官儿?

    能有命活着离开临淄县,就算不错咯喽。

    常知县苦笑一声,将昨夜发生的事儿说了一遍。

    听完之后,朱吉面色惊骇,压低声音道:“大哥,如今韩二掌了县城,我等岂不是随时都会丢掉性命?”

    “且宽心,那韩二还需仰仗我等帮他遮掩,精盐生意也离不开吾。”

    常知县看的很透彻,韩桢若是想杀他的话,前夜进县衙时就已经可以动手了。

    朱吉还是不放心,语气担忧道:“那韩二只怕所谋甚大,到时若是举起反旗,定会连累大哥。”

    常知县却摇摇头,解释道:“此人非是愚痴,深谙广积粮,缓称王之意。吾观他兵卒不足,军械未满,粮草稀缺,所以短期之内,决不会主动竖起反旗。”

    “等他起势之时,我等早已带着钱财走马升迁,他造他的反,与吾何干。”

    到了那个时候,朝廷非但不会怪罪,反而有可能会重用他。

    毕竟我常玉坤在时,临淄县海晏河清,治下安平。

    换了个人,就烽烟四起,两相衬托之下,这不更显得他有治世才干,手段高明么。

    ……

    ……

    随着三百多名青壮战俘被编入军中,士兵数量扩展到了近七百人。

    不少老兵得以升官,担任队正和都头。

    军营校场之上,聂东正在教授新兵识军鼓,辨战旗。

    眼下人少,且都是小规模作战,暂时还不用到这些,可往后就不一定了。

    光是鼓的种类,便有好几种,搭配不同的旗帜,起到指挥军队的作用。

    比如常说的鸣金收兵。

    金鼓一响,便表示要撤退。

    但具体怎么退,急撤还是慢撤,诱敌还是溃败,哪支部队先撤,哪支部队殿后,就需要配合金鼓旗了。

    <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div>

    否则单凭鼓声,是传递不了如此复杂的信号。

    听上去似乎很复杂,其实倒还好,时间久了,士兵们自然能记住。

    况且军中还配有专门的传令兵。

    另一边,小王村内,韩桢正带着两千多名新村民展开建设。

    其中一部分搭建住所,另一部分则修建流水线盐池。

    为了应对产业扩张,石灰窑和砖厂也随之扩建。

    石灰窑由原先的三个窑口,扩增到了十二个,砖厂也增添了两座,好在这段时间人口暴增,才有了充足的工人。

    如今,做工成了大部分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田地反而没那么重要了。

    小王村已经逐渐开始出现了由农转工的趋势。

    村子里,已看不到玩耍的孩童了。

    全都被家长赶去了学堂。

    日头西落。

    小王村家家户户燃起炊烟。

    “下工了!”

    随着监工一声高呼,卢九停下手中动作。

    揉了揉发酸的手臂,将工具交还给监工后,便与两名工友有说有笑的朝着山下走去。

    他原是山中的逃户,很早便来了小王村,家中分到了两亩荒田和五斗米粮。

    听说现在来的逃户,已经不分田地了,只给一斗米粮。

    每每想到这里,卢九都觉得庆幸。

    当初在山上时,那群逃户还嘲笑他昏了头,怎可能有这种好事。

    如今,当初嘲笑自己的那些个逃户,一个个肠子都悔青了。

    石灰窑最初招工时,他没有没有来,以至于错过了。

    直到第二批招工时,才终于被选中。

    卢九很满意现在的生活,家里两亩田地有婆娘照看,虽是两亩旱田,一年下来怎么也能有个一两石的收成。

    他在石灰窑做工,一天管两顿饭,还有三百文工钱。

    明年也只需交一成的田税,往后日子会越来越好。

    来到山下的石灰窑,翻出自己的碗筷,便排着队去领饭。

    今晚依旧是麦饭,不过多了一份豆腐汤。

    随便找了块空地坐下,卢九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

    一名工友评价道:“今日的醋荠不错,很是下饭。”

    “确实。”

    卢九点点头,表示赞同。

    两碗麦饭下肚,再来一碗豆腐汤溜溜缝儿,卢九满足地拍了拍肚子。

    他家在半山腰,不过每次下工后,都会先去村头的河边洗个澡。

    路过集市时,卢九不由有些恍惚。

    前不久,这里还只是一片荒地,短短时间却已经成了整个村子最热闹,最繁华的地方。

    小王村的变化太快了,每时每刻都在变。

    就在这时,一旁的工友挠了挠头,疑惑道:“他娘的,啥时候又开了一间铺子?”

    闻言,卢九这才发现,集市上好像确实又多了一间铺子。

    昨天看还是六间,今日再数,已变成了七间。

    新开的铺子不大,门口挂着一个旗子,旗面上写着一个硕大的酒字。

    嗅了嗅鼻子,隐隐能闻到一股酒香。

    另一名工友似是知晓内情,语气酸溜溜地说道:“这酒铺是张和家开的。”

    一听是张和,众人心下顿时了然。

    现在谁不知道,整个小王村就数那帮当兵的最有钱,一个个家中都开始盖起了青砖红瓦的房子。

    据说前两日,又发了一次赏钱呢。

    可惜现在村长已经不在村里征兵了,否则卢九绝对会去应征。

    在河边洗净了身上的污垢,卢九迈着疲惫的步伐回到家中。

    “当家的回来了。”

    简陋的草棚门口,婆娘正用瓦罐煮饭。

    “俺眯一会儿,天黑记得叫俺。”

    卢九吩咐一句后,迈步走进草棚。

    妇人应道:“晓得了。”

    他晚上还要去村学上一个时辰的夜课。

    村长可是说了,只要会写字算术,便能应征书吏和管事。

    那石灰窑的监工,就因为识些字,每月便多了一百文工钱,并且屁事不用干,每天只是监督他们凿石头,在纸上写写画画。

    ……

    ……

    忙碌了一天的韩桢回到宅子里,穿过垂花门,来到大厅坐下后,还没来及的喝口凉茶。

    韩张氏立刻迎上来,用软糯的语气汇报道:“叔叔,粮仓的粮食不多了。”

    虽前段时日才刚刚夏收,但如今小王村多了几千人,消耗自然不能同日而语。

    韩桢问道:“还能坚持多久?”

    韩张氏掰着手指盘算一番后,答道:“省着点吃的话,能支撑十天。”

    “嗯,我知道了。”

    韩桢点点头。

    他已经委托常知县去南方采购粮食了,只不过从南方运过来,哪怕走水路也需要半个月。

    看来只能先从县衙粮仓调来一批应急了。

    等到采购的粮食送来后,再补上缺口。

    这边刚处理完,就见小虫急匆匆地跑过来。

    “韩二哥,煤用完了,烧完这一窑的砖,砖窑就得停工了。”

    韩桢皱眉道:“朱吉还没把煤送过来?”

    小虫摇摇头。

    韩桢吩咐道:“你骑马去一趟县城,催一催。”

    “好!”

    小虫应了一声,转身出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