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6h1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二战全景纪实 > 第200章
    这个集团军由骁勇的巴顿率领,下面有美国第3集团军和加拿大第1集团军。

    由于巴顿响亮的名声和辉煌的战绩,德国人自然认为这是主攻部分,主攻地点是加来。

    德国人需要验证自己的判断。

    此时英国上空完全是盟国飞机的天下。

    几万架飞机把英国围得水泄不透。

    为了让德国侦察机能“验证”情报部的分析,盟军网开一面,故意放进些德国飞机在指定的空域、指定的时间进行“侦察”。

    ---------------

    14.隐蔽之下的紧锣密鼓(5)

    ---------------

    德国侦察机“发现”,英格兰东部、东南部的港口、河湾有大量的舰艇和部队集结,舰艇的烟筒冒着烟,水面上有油迹,缆绳上有晒着的衣服,甚至有水手。

    部队在进行演练,到处是营房、大炮、坦克、军车、弹药堆集所、医院,地面上还有履带的痕迹。

    德国还发现盟军在多佛日夜修建巨大的输油码头,整个地区尘土飞扬。

    这一切都是假的。

    所谓登陆舰艇都是在油桶上用木头、管子、帆布搭起的架子;坦克是充气的橡皮模型。

    码头是用纤维板、旧下水道管做成的。

    那些尘土是用鼓风机吹起来的。

    为了进一步使德国相信盟军的主要登陆地点是加来,盟军飞机在为“霸王”行动做火力准备时,每向诺曼底地区投一吨炸弹,就向加来投两吨。

    除此之外,英国还用被自己控制的德国间谍向德国发报,报告英吉利海峡东部盟军的集结情况,让德国情报分析人员有“多种手段”进行分析、判断。

    英国人把所有的经验和手段都用上了,把一切都做得惟妙惟肖,天衣无缝。

    为了判断德国人是否上了圈套,英国人通过破译德国密码,来核实欺骗的效果,结果发现德国人果真上当。

    希特勒被英国人的这些把戏搞得无所适从,时而觉得每一地方都危险,时而觉得法国西北部最危险。

    1944年3月20日,希特勒对西线德军指挥官说:“盎格鲁撒克逊人必将在西线登陆,但没有一个人知道在何时何处登陆。

    在这方面也不能推测。

    任何舰船的集结都不能被看做是什么证据,说盟军会从挪威到比斯开湾的哪一段登陆,或者会在地中海的某一地段。”

    他知道盟军在竭力设法分散他的兵力,觉得主攻开始前要先进行佯攻。

    防守英吉利海峡对面海滩的德军是德国西线b集团军群,司令就是蒙哥马利的老对手——“沙漠之狐”隆美尔。

    隆美尔在1943年3月泪别非洲军部下,灰溜溜回到欧洲,再未与盟军交手,心里一直想着北非的一箭之仇,急欲寻机雪耻。

    希特勒从骨子里鄙视传统的普鲁士军人,却格外喜欢这位在战火中脱颖而出的后起之秀。

    最会阿谀奉承的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看透了希特勒的心思,马上开动纳粹的宣传机器,很快就把隆美尔变成德国民众心目中的英雄,弄得一心只想洗刷阿拉曼之辱的隆美尔不禁有些飘飘然。

    隆美尔带着这种心情来到法国,担任b集团军群司令,指挥驻守加来的第15集团军和诺曼底的第7集团军。

    隆美尔毕竟是隆美尔。

    他一上任就坐着他的“奔驰”牌大型指挥车,以超人的精力,不论刮风下雨、白天黑夜,日夜兼程地亲临海滩、营房、司令部巡视,了解情况。

    这位同盟军打了多年仗的“沙漠之狐”,凭着经验认为,必须在海滩的水际线挫败登陆,否则盟军会靠其强大的海军、空军优势,如洪水一般吞没德军。

    隆美尔拿出在北非的劲头,同部将谈话,设计炮兵阵地,指挥火炮安装,调整部队设防,观看士兵埋地雷,要把英吉利海滩变成阿拉曼式的“魔鬼乐园”。

    这时,隆美尔已同密谋推翻纳粹希特勒的“黑色乐队”建立了联系,同意一旦推翻希特勒,就出面以自己巨大的名望阻止内战爆发。

    几年的战争和德军的日益衰败已使隆美尔清醒了:德国不可能取胜。

    他想趁着盟军未登陆,就与英美媾和,然后调兵打败苏军,争取最有利的和平条件。

    但他知道英美两国决不会轻易与德国妥协,可能决意登陆。

    如果这样,隆美尔就尽全力把他们打败,让他们变得“通情达理”。

    盟军会在哪里登陆,在何时登陆呢?

    阿拉曼之战记忆犹新。

    蒙哥马利惯于声东击西,避实击虚,决不会进入德军防御最密的地区,也决不会离开战斗机的保护。

    隆美尔俯身在地图上仔细研究。

    他拿起圆规,以英国南部的主要空军基地为圆心,以盟军主要战斗机的战斗半径为半径,画了几个圆弧:布列塔尼半岛、瑟堡、加来全在圆弧之内。

    隆美尔想,如果自己是艾森豪威尔,就在加来登陆。

    这样一可以把b集团军群第7、第15集团军分割开,二可以直接威胁巴黎。

    他觉得主攻方向在加来。

    隆美尔的上司是西线德军总司令龙德施泰特元帅。

    这位元帅已是69岁的高龄,病魔缠身,头发稀疏。

    他住在巴黎一家豪华饭店里,不是读冒险小说,就是逗弄一只大猎狗,很少在上午10点以前工作。

    他有辉煌业绩,1939年率兵打垮了波兰,1940年横扫法国,1941年一直打到苏联的罗斯托夫。

    可一打败仗,就被希特勒撤职,变成替罪羊。

    希特勒见德军连连败北,西线大战将至,就又启用这员老将。

    龙德施泰特鄙视希特勒,从不相信希特勒有什么军事天才,背后称之为“波希米亚下士”,说这个“波希米亚下士”懂什么高级指挥?

    阿拉曼和斯大林格勒两役失利后,龙德施泰特认定德国必定失败,悄悄对自己的参谋长表示支持同英国人秘密接触。

    ---------------

    14.隐蔽之下的紧锣密鼓(6)

    ---------------

    尽管龙德施泰特是位失败主义者,但其名声、战绩和他麾下的德军仍令盟军顾虑重重。

    可他本人却并不这么看。

    由于希特勒四处插手,弄得将军们左右为难,无所适从。

    龙德施泰特经常咒骂希特勒:“没有希特勒的批准,我连前门的岗哨都不能调到后门去!

    ”隆美尔这位最受希特勒宠爱、盛气凌人的后起之秀,更令老元帅气恼。

    隆美尔虽为龙德施泰特的下级,但名望和地位却在老元帅之上,经常越过龙德施泰特直接与希特勒联络。

    老元帅认为自己的权威被冒犯,自己这个西线总司令只不过是个徒有虚名的空衔而已。

    龙德施泰特当然不甘心被搁在一边儿,不久就同隆美尔因西线抗登陆的战略方针、装甲部队的指挥权,发生激烈的冲突。

    隆美尔认定盟军的主攻方向是加来,他根据自己同盟军作战的经验认为,德军应将所有的部队、特别是装甲部队前置,在海岸线设置障碍,密布地雷。

    只要盟军一登陆,立刻发起反击,把盟军消灭在海滩。

    “成败关键在于登陆后的24小时。”

    因此,他要求西线装甲集群应归自己的集团军群指挥,而不是归西线总司令。

    但龙德施泰特认为海岸线漫长,德军不可能处处设防,因此主张纵深防御,在法国内陆进行机动防御。

    他嘲笑隆美尔没有战略眼光,只懂战术。

    德国装甲战专家、西线装甲群司令施韦彭堡将军对隆美尔也极不满,痛恨隆美尔无视他在东线的经验。

    隆美尔要求把装甲部队前置的主张,在施韦彭堡眼中无异于商店橱窗里的装潢,是盟军舰炮的祭品。

    他坚决反对隆美尔插手他的装甲部队,支持龙德施泰特,主张将装甲部队集中部署在内陆舰炮射程之外,即巴黎周围。

    结果,德军西线三位最重要的指挥官出现战略方针和权力之争。

    两派针锋相对,互不让步。

    最后希特勒出面了,做出了一个极昏庸的决定:西线的装甲部队由最高统帅部指挥,装甲师的调动须经希特勒批准;隆美尔和龙德施泰特只有权调动一个装甲师,即在卡昂附近的第21装甲师。

    希特勒虽然同意隆美尔的战略方针,但这个决定其实是剥夺了西线总司令和b集团军群司令对装甲部队的指挥权和第15集团军的调动权,也就夺走了隆美尔手中最锋利、最令盟军胆寒的利剑。

    希特勒做出这个荒谬的决定,铸成最后的战役失败。

    但他似乎摆脱了“坚韧”计划的影响,开始越来越注意诺曼底,觉得盟军登陆后的首要目标是瑟堡。

    4月6日,希特勒对约德尔说:“英国人为对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假的。

    从他们最近实行的限制等措施来看,他决不会按常规办法干的。

    我不能不感到所有这一切不过是寡廉鲜耻的伪装罢了。”

    他指着诺曼底道:“我赞成把全部部队调到这儿。”

    但希特勒没有把驻加来精锐的第15集团军调到诺曼底。

    隆美尔觉得诺曼底防御过于薄弱,于是把精锐的第352师调到诺曼底的“奥马哈”滩,以惊人的精力营建“大西洋壁垒”。

    从诺曼底到加来,德军和征来的民工,日夜不停地施工,修工事,埋地雷。

    其工事设计之巧妙,之坚固,种类之多,布雷区面积之大,远远胜过日本军队在太平洋岛屿的防御工事,在世界战争史上极为罕见。

    在隆美尔拚命修工事的同时,盟军“霸王”行动的准备工作也进入最后阶段。

    从1944年2月到6月6日登陆(d日),盟国的战略空军和战术空军对法国的铁路、公路系统进行了连续4个月的猛烈轰炸,以把加来和诺曼底区孤立起来,阻滞德军增援。